

咱们在《认知篇:18F-FDG:肿瘤细胞的“糖衣炮弹”》讲到做PET/CT检查时注射的显像剂叫18F-FDG,你可以把它理解成 “带放射性的葡萄糖”。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 “贪吃”,会疯狂摄取葡萄糖,所以18F-FDG会在病灶处聚集,机器就能清晰拍到亮点。
如果没空腹,你吃进去的米饭、面包会变成葡萄糖涌入血液。这时问题来了:肿瘤细胞分不清 “普通葡萄糖” 和 “带标记的 18F-FDG”,就会 “挑食”—— 哪样多就吃哪样。
结果就是:18F-FDG被正常葡萄糖挤走,病灶摄取不足,图像会模糊,甚至可能漏诊!
血糖太高,哪怕空腹了,血液里仍有大量葡萄糖 “捣乱”。国际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会(SNMMI)明确指出:
✅ 非糖尿病患者:扫描前血糖应<120mg/dL(6.67mmol/L)
✅ 糖尿病患者:扫描前血糖需控制在150-200mg/dL(8.33-11.1 mmol/L)之间
测血糖的目的,就是给检查 “把关”——这两个范围能保证 18F-FDG 被病灶精准摄取,图像清晰可靠。
很多糖尿病患者担心 “血糖高做不了”,其实只要按规范准备,完全能搞定:
若血糖超标,可通过注射胰岛素降低,但胰岛素与18F-FDG 的给药间隔必须>4小时,避免影响显像剂摄取。
长效胰岛素使用者:一夜禁食后尽早测血糖,便于及时调整。
短效胰岛素使用者:注射胰岛素并吃少量低糖餐食后,间隔6小时再测血糖,确保数值准确。
若当天血糖仍>200 mg/dL(11.1 mmol/L),别硬做!应当推迟检查,否则可能白花钱还耽误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