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 · 2025年7月15日 0

认知篇:PET/CT是什么?

当你或家人拿到一张写着 “PET检查” 或 “PETCT检查” 的申请单时,是否也曾一头雾水?这些听起来像某种 “派” 的英文缩写,究竟藏着什么秘密?今天就带你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PET:从实验室到病床旁

把 “PET” 三个字母拆开:Positron—正电子,Emission—发射,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成像合起来,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直译就是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仪”,在医疗圈里,我们都亲切地叫它 “派特”。

PET技术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因成本高昂主要用于科研。90年代后,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医学的飞速发展,以及正电子示踪剂独特生物学优势的显现,PET才真正走进临床。

PET如何“升级”为PETCT?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PET“携手”CT,形成了更强大的“组合拳”—PET/CT。它不是简单的两者叠加,而是实现了“1+1>2”的效果。PET负责捕捉体内代谢异常的“信号”,就像发现可疑目标的“情报员”;CT则提供精准的解剖结构图像,如同标注位置的“地图”。两者结合,既能明确异常代谢区域的具体位置、大小、形态,又能知晓其代谢情况,让病灶无所遁形。

PET/CT如何 “破案”?
“放射性核素示踪” 原理
注射 “小信使”:将极微量、安全的放射性标记药物(18F-FDG示踪剂)注入体内。
追踪 “信号源”:这些药物会参与人体代谢,聚集在代谢异常活跃(如肿瘤)或特定功能区域(如心肌、脑部)。
捕捉 “正电子”:示踪剂衰变释放出正电子,PET设备能灵敏地探测到这些信号。
生成 “代谢地图”:强大的计算机将海量信号处理、重建,最终形成显示体内生物代谢活动详细分布和强度的彩色断层图像。哪里代谢异常活跃,哪里就可能 “暗藏玄机”。而PET/CT还能同步呈现该区域的清晰解剖结构,让医生判断更精准。
PET绝不只是台 “高级相机”

如果把普通CT、X光比作定格身体瞬间的“静态相机”,PET则如同动态追踪生命活动的“4K摄像机”。作为全球医学影像领域的尖端设备,它通过捕捉细胞代谢的细微变化,将体内生理活动可视化呈现。

相较于CT/MRI聚焦解剖结构的“形态学画像”,PET更擅长绘制“功能代谢图谱”

PET的价值在于它能提供定位、定性、定量、定期的“四定”信息:通过“定位”明确病灶位置,“定性”判断病变性质,“定量”评估代谢程度,“定期”监测病情变化,帮助医生更全面、准确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PET/CT则在此基础上,凭借CT的解剖定位优势,让 “四定” 更精准,尤其在肿瘤分期转移灶识别肿瘤早期筛查疗效动态监测等场景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PET/CT功能优势
揪出早期肿瘤
在肿瘤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前,就能捕捉到其异常旺盛的代谢活动,实现超早期预警,堪称肿瘤诊断的“先锋”。PET/CT更是能准确定位微小病灶,检测灵敏度超90%,大大降低漏诊风险。
评估疗效的核心依据
在肿瘤治疗(放化疗、靶向、免疫)过程中,PET能快速、灵敏地判断治疗是否起效,避免无效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和时间延误。PET/CT则能更清晰显示治疗后病灶大小和代谢的双重变化,让疗效评估更可靠。

你或身边人做过 PET 或 PETCT 检查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或疑问!